新坝镇永平村:开展爱心暑托班暑期研学行

2025-09-01 06:35:23 点击数:29

新坝镇永平村:开展爱心暑托班暑期研学行

8月5日,永平村爱心暑托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暑托研学活动。暑托班学生在关工委副主任葛小华、江苏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张弛及江大志愿者的带领下,先后走进陈履生博物馆、渡江文化园和渔文化博物馆,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文化场馆,拓宽青少年视野,厚植家国情怀。

艺术与科技交融:陈履生博物馆的“美学课”

研学队伍首站抵达陈履生博物馆。这座由著名艺术评论家陈履生捐建的乡村博物馆,以“竹器”“汉画”“灯盏”三大主题展厅闻名。在“汉画长廊”,江苏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张弛结合专业背景,以“汉代马车构造”为切入点,为孩子们解析汉画像石中的科技智慧。“原来两千年前的人们就用齿轮传动了!”五年级学生李明轩的惊叹引发阵阵讨论。

红色教育启航:渡江文化园里的“历史课”

研学队伍转场来到渡江文化园。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这里完整保留了渡江战役中“扬中登陆点”的历史遗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青少年们驻足于“渡江第一船”雕塑前,聆听1949年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横渡长江的英勇事迹。江苏大学志愿者现场为孩子们讲述《扬中登陆战中的少年英雄》故事,结合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将课本中的“渡江战役”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场景。

关工委副主任葛小华在互动环节中勉励青少年:“渡江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希望你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生态与人文对话:渔文化博物馆的“自然课”

最后一站渔文化博物馆以“长江生态保护”为主题,为研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在“江豚保护”展区,孩子们通过VR技术“潜入”长江,观察濒危物种的生活习性;在“渔具演变”展厅,志愿者刘浩然对比传统渔网与现代生态渔具,引导青少年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