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践育人 培育时代新人 ------省扬高中关工委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启示

2025-09-10 15:48:53 点击数:43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关工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地方特色,1988年以来的三十里,深耕暑期社会实践沃土,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广阔社会,为青少年成长注入鲜活力量,其经验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

一、多维联动:构建“社会大课堂”实践平台

基地化拓展:突破校园围墙,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侦科、警大队)、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各中队)、卫健委(市人民医院)、城区街道社区、知名企业、敬老院、乡镇社区、市博物馆、市烈士陵园建立稳定实践基地网络,形成全域覆盖的育人场域。

图片1_副本.png

2025年7月3日,我校学生在扬中市公安局参加实践活动开营仪式包含老党员初心故事分享会与禁毒知识宣传,为学生上了生动的第一课。当日下午,学生们参观了执法办案中心,并接受了反邪教知识宣传。

图片3_副本.png

2025年7月15日、16日学生们来到扬中市城市管理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参观垃圾处理中心、参与垃圾分类以及市容巡查工作。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城市管理的艰辛与不可或缺的价值,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6_副本.png

2024年7月,我校学生走进英雄社区参与美育实践,提升审美艺术品味。高级花艺讲师包惠玉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我做插花艺术家”的美好旅程,让孩子们感受插花艺术,体验插花乐趣。

图片7.png

2024年10月20日清晨,我校学生参与了劳动实践活动,他们从农耕文化博物馆了解了中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接着来到了农田里,开始了挖红薯的任务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收获和喜悦。

图片9_副本.png

    2020年7月8日,我校志愿者来到三茅街道福利院看望、慰问老人,开展爱心慈善公益活动。

图片11_副本.png

 每年,我校都会组织学生参观扬中博物馆了解扬中人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奋斗历史,体会家乡的桥文化、渔文化、美食文化等,巨大的变化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令同学们赞叹不已,激发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沉浸式体验:学生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化身交通法规宣传员、城市管理协理员、急救知识学习者、工厂学徒、敬老助困志愿者,在真实场景中感知社会运行与民生百态。


图片13_副本.png

2024年7月3日,我校学生走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参观了知识学习区、警示教育区、功能体验区,了解了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在交警小姐姐的手把手教学下,学习了交通指挥手势。活动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做文明交通参与者。

图片14_副本.png

2024年7月8日我校学生来到城管局观看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并参与执法中队协助城管局开展工作体验城管局人员工作,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

图片15_副本.png

2025年7月8日至9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郭祥林及其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学生们在指导下练习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图片18.png

2024年1月29日,校师生来到可口可乐上海生产公司参观学习,全自动化作业、偌大的生产线竟找不出几个工人,作为世界第二大生产线,可口可乐公司的蓬勃发展也见证着浦东的惊天巨变。

图片19.png

    2022年3月我校师生代表赴勤丰养老院慰问看望老人


二、知行合一:深化国情认知与价值体认

乡村调查求真知:组织学生围绕农村交通、医疗改革、基础教育、脱贫攻坚等时代命题深入基层调研。撰写报告的过程,是国情社情的深度学习,更是社会责任感的深度激发。部分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参考,彰显青年智慧。

图片21.png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部分展示

图片22.png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参赛“菁菁杯”省级评比并获奖


公益服务炼情怀:在街头巷尾值勤、在社区清扫、在敬老院服务、在贫困户帮扶中,学生直观体验劳动价值与民生不易。对“人民”概念的具象化理解,自然升华为爱家乡、爱人民的朴素情感与报效家国的志向。

图片25.png

2024年3月9日,我校师生来到兴阳老年幸福之家,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志愿者们给大家表演了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韵律操,受到老人家们的热烈欢迎。

图片26.png

2018年12月开始学校青年志愿者发出送温暖倡议,2月将募集到的物资将由扬中麦田寄往甘肃、青海等贫困地区,为那里的孩子送去温暖。


三、红色铸魂:强化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

红色基因浸润:依托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组织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圣地。在革命历史现场教学中,先烈事迹成为最生动的教材,“红色接班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图片28.png

    2025年3月8我校师生扬中市八桥中学,通过实地探访、聆听事迹、沉浸体验,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图片30.png

2025年7月9日,在江洲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学们参与了“戎耀江洲”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的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叠“豆腐块”军被和叠军装。


榜样力量引领:参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学府,感受学术殿堂氛围,参观本市油坊镇院士馆、乡贤馆,参观新坝镇陈履生博物馆群、渡江纪念馆。发内生学习动力,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明确“读书报国”的奋斗路径。

图片31.png

2024年1月28校师生来到著名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探索交大图书馆,学生们体悟到了科学家们的卓越成就、高尚精神品质和伟大的爱国情怀,他们的伟大成就和卓越贡献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图片32.png

2024年暑期,我校学生参观油坊镇乡贤馆,这不仅使学生们更懂家乡历史,更激励大家以乡贤为榜样,未来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图片34.png

2025年7月18日,我校新坝组社会实践参观渡江博物馆,深切体会到如今和平的珍贵,更坚定了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奋进的信念。


四、前瞻启示:关工委实践育人的深化方向

扬中高中关工委的实践深刻诠释了“实践是最好老师”的理念,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关键启示:

1.  机制化是保障: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活动持续、规范、深入开展。

2.  数字化是赋能: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运用新媒体记录实践过程、分享感悟、扩大影响;建立“实践云档案”,追踪学生长期成长轨迹,提升育人精准度。

3.  课程化是深化:推动社会实践成果向校本课程转化。精选优秀调查报告、实践案例、影像资料,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育人课程资源库,实现经验固化与共享。

4.  协同化是趋势:强化关工委“桥梁纽带”作用,更广泛凝聚“五老”优势、家长资源、社会力量(如企业导师、社区能人),构建“家校社企”四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以脚步丈量土地,心灵方知家国厚重;用双手触摸现实,理想才能扎根生长。省扬高中关工委的实践探索,是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生动范本。它昭示我们:唯有引导青少年在广阔天地中认识中国、服务人民、锤炼品格,方能筑牢信仰之基,培育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行动者”与“追梦人”。这不仅是关工委工作的核心价值,更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省扬高中组织高中学生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条陈如次

1. 促进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

A.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或公益项目,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社会问题(如贫困、老龄化、环境恶化),增强公民意识。

B.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如市场调研、企业实习)能锻炼沟通、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课堂以外的核心能力。

C.激发职业兴趣:接触不同行业(如医疗、科技、教育)有助于学生探索职业方向,避免未来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2. 拓展视野与知识应用

A.打破认知局限:走进农村、工厂或科研机构,学生能直观理解社会运作,避免"纸上谈兵"。

B.深化知识理解:例如,参与环保项目可将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学习效果。

C.适应多元环境:与不同背景的人群合作,培养包容性和文化敏感度。

3. 助力升学与生涯规划

A.丰富履历背景:国内外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经历,优质活动(如学术调研、国际义工)可提升升学竞争力。

B.获取推荐资源:优秀表现可能赢得实践单位推荐信,为申请大学或实习加分。

C.明确人生目标:部分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对某些领域(如社会工作、创业)的热情。

4. 心理健康与社会化发展

A.减少"空心化"问题:通过有意义的活动缓解学业压力,降低沉迷网络的风险。

B.增强抗挫力:面对真实社会的挑战(如活动策划失败),培养心理韧性。

C.建立社会网络: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行业导师,为未来发展积累人脉。

5. 社会价值与长期影响

A.反哺社区:学生参与的支教、科普宣传等活动能直接惠及弱势群体。

B.培养未来领袖:社会实践是孕育社会创新力量的摇篮,可能激发学生解决重大问题的志向。

展开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他们提醒各学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注重多样性:提供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科研实践等不同类型活动。

二是确保安全性:选择正规合作单位,做好保险和应急预案。学校关工委“五老”成员合理分工,深入到各实践点参与指导,尤其是安全指导。

三是加强反思环节:通过报告、答辩、汇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收获,避免流于形式。

总之,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其价值远超短暂的“体验”,更能有效塑造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轨迹。(薛裕水)